MCPLive > 杂志文章 > 听,电影声音也“3D”解读杜比全景声

听,电影声音也“3D”解读杜比全景声

2015-02-25张智衍《微型计算机》2015年2月上

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好的时代—总票房和观影人数年年创新高,电影市场空前繁荣。除了影片质量与数量的提升之外,影院近几年在技术方面的升级也助推了市场的繁荣,3D、IMAX都是其中的代表。近,一个名为“杜比全景声”的技术开始在许多影院的宣传中出现,它是一个新的噱头,还是真正能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通过了解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判断它的价值所在。

看电影追求的就是一个视听效果,电影的3D化、IMAX化成为这几年的主流,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视觉效果大幅度提升。“视”一直在提升,“听”方面却动作不大,因此音频回放效果就成为电影院下一个急需升级的方向。目前影院在音频回放上能够做到位置辨识,但对移动物体的声音表现还是较为薄弱的,比如头顶盘旋的直升飞机、从天空飞过的物体等,在声音的定位和结像感上都不够清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多声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一直在试图解决这类问题,但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从1.0到7.1,声道技术带来的变革

在详细了解杜比全景声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回顾一下多声道音频技术的发展历史。

立体声是音频技术发展中的一次革命
立体声是音频技术发展中的一次革命

音频录制和回放技术是从单声道开始的。从19世纪后期的留声机到20世纪后半叶的录音机,音频从录制到回放基本都采用的单声道技术,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单声道录音才彻底消失。单声道在当时的作用只是忠实记录录音位置的音频,由于声道数量少,因此无法重现音频的位置感和空间感,效果非常单薄。从维度来看,单声道可以看成是一维,它只是音场中的一个点。

在1957年,美国Audio Fidelity Records第一次将立体声技术引入了商业唱片,从此拉开了立体声的帷幕。直到今天,主流的录音和播放方式依旧是立体声,尤其是大量的音乐录音,采用的都是立体声录音的方式。相比单声道,立体声录音通过记录、回放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声道(一般都是两个),使得声音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和“场”性,极大地改善了音频效果,堪称音频录放诞生以来重要、具革命性的技术。回到维度来看,立体声将一维的单声道推向二维,其中包含的信息大幅度增加,音频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音频的发展走向多声道。比如我们常见的2.1声道,其中“2”依旧代表了立体声的两个全频段声道,而“1”则代表的一个低音声道—由于全频段的音箱受制于尺寸和材料的原因,很难发出低频充沛的声音,因此技术人员设计了尺寸多在8英寸甚至12英寸以上的大型扬声器,专门用于播放无指向性的低音,以加强影片中的低频效果,带来了“低音震裤脚”的强烈体验。不仅如此,技术人员还设计出了环绕声,环绕声是指除了前方的左声道、右声道和中央声道外,在观众的两侧和背后都有音箱存在,实现了音频对观众的包围。环绕声的出现,使得音频能够在更多方向上“包围”用户,并为随后的5.1声道和7.1声道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在环绕声之后,人们又设计出了5.1声道和7.1声道。所谓5.1声道,是指除了中央声道、左声道、右声道以及低音声道外,又增加了独立控制的左环绕声道和右环绕声道。7.1声道则包括独立的中央声道、左声道、右声道、低音声道、右环绕声道、右后环绕声道、左环绕声道、左后环绕声道。从立体声到7.1声道,音频技术的发展前进了很多,但是依旧不能算是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多声道立体声存在“皇帝位”,其他位置的效果都要差一些。
传统的多声道立体声存在“皇帝位”,其他位置的效果都要差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之所以说从单声道到立体声是革命性的变革,原因在于立体声将之前的一维声音拓展至二维,这是革命性的。而无论是7.1声道也好,还是存在于计划中的9.1声道甚至13.1声道也好,都不能算作将二维变为三维,多只能算是二维音频的加强而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在一个有7.1声道的影院中看电影时,剧情需要表现一个直升飞机在观众头顶从左侧移动到右侧再从右侧移动到左侧,如此往复,这个时候7.1声道应该如何解决?

无论是环绕声、5.1声道还是7.1声道,都只是在一个“面”上不断扩充,本质没有太大变化。
无论是环绕声、5.1声道还是7.1声道,都只是在一个“面”上不断扩充,本质没有太大变化。

如果有音箱能从头顶发声,效果会不会更好?
如果有音箱能从头顶发声,效果会不会更好?

聪明的你肯定想到了:利用7.1声道的左侧声道和右侧声道进行配合,比如从左后环绕声道到左环绕声道,再到左声道,然后右声道、右环绕声道、右后环绕声道,这样往复循环,就能在听觉上实现物体在场景中移动的音频效果。没错,这样是可以的。但问题来了,在当前的系统中,声音的定位依靠数个同步的音箱完成,这样的定位是非常模糊的,听众很难清楚地感受音频的位置,也就是“结像力”还不够强。并且无论怎样做,受制于音频强弱和距离的关系,理想情况下也只有几个用户才能真正享受到“头顶盘旋”的效果,绝大部分用户感受不到。模糊的定位感和比较狭窄的应用范围,使得“声道”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为无论如何,声道都是以平面方式环绕用户布置的,无论是5个声道、7个声道还是100个声道,更多的声道只是在用户平面两侧发出更好的声音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声音无法实现对用户全包围的情况,也无法让用户更为精确地感受声音来源。

声道的发展到这里似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那么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进一步提升音频效果呢?没错,这就是杜比全景声所要回答的问题。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