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x86 CPU的三大主要厂商之一,VIA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产品不多且相当低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VIA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上没有投入。实际上,VIA的CPU在超低功耗领域上的表现还是比较出色的。2011年1月5日,VIA给我们带来了一款新的处理器——VIA Nano X2,首款双核Nano系列处理器!
说起VIA的超低功耗CPU,就不能不提Nano处理器。VIA于2008年推出了基于Isaiah微架构的第一代VIA Nano处理器,当时这款产品以不错的性能和超低的功耗被看成是超便携市场上相当有潜力的产品,一度被视为英特尔Atom的大竞争者。不过受限于产能和平台支持等问题,Nano处理器终没有能大量出现在市场中。时隔一年,VIA又发布了基于Isaiah微架构的第二代Nano处理器——VIA Nano 3000系列。
相比之前的产品,新处理器加入了对SSE4多媒体指令集和VIA VT虚拟化技术的支持,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提升频率。随后,业内又传说VIA将发布一款双核心的超低功耗产品,但可能是受限于制程等问题(VIA之前一直使用富士通的65nm工艺制造Nano处理器),双核新品迟迟没有推出。2011年刚开年,VIA终于正式发布了VIA Nano X2处理器。这也标志着VIA继英特尔发布双核Atom以及AMD发布“融合”系列产品后,成功地在超低功耗市场上迈入了双核心阵营,超低功耗平台将迎来又一个“搅局者”。
虽然前两代Nano处理器的市场表现并不算成功,但VIA仍然“用人不疑”,Nano X2处理器继续采用了Isaiah微架构。其实Isaiah虽然发布时间较早,但就其本身的功能和性能表现来说并不落后。同时,Nano X2的“外衣”也更加精细,在制程上不再采用富士通的65nm制程,而改由TSMC的40nm工艺生产,相比前代Nano 3000单核心系列产品,它在芯片面积和功耗上都有不小的进步。
想必大家关心的还是Nano X2的核心部分。它有两个独立的核心,从核心的连接方式来看,Nano X2并没有采用类似英特尔Core i7和AMD Phenom等处理器使用完全共享三级缓存以及共享总线的方式,反而更像是在生产中直接并行生产两颗核心,然后再连接、封装在一起。也就是说,Nano X2两颗核心除了本身物理封装在一起外,所有的核心数据、缓存、前端总线等完全独立,核心之间的通讯需要依靠VIA V4总线进行协调。当然,对这种超低功耗的处理器产品来说,其性能本身就不会太高,对数据的要求也不如桌面处理器那样敏感,因此这种“物理并行”的设计方法,对于核心之间的协作性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Nano X2继承了Isaiah微架构
从规格来看,Nano X2的每个核心拥有128KB一级缓存,其中包含64KB的数据缓存和64KB的指令缓存。同时,每个核心还具有1MB的二级缓存,采用16路关联的设计。其他参数包括频率为800MHz的FSB总线,支持SSE1、2、3、4各代,支持虚拟化技术(兼容AMD-V虚拟化技术)等,从规格来看满足主流应用需求不成问题。
由于这款产品在设计之初就面向超低功耗平台,因此Nano X2相当注重节能设计。在这一点上,Nano X2所采用的Isaiah微架构做得很出色,它的某些节能技术甚至比英特尔同类技术还要出色。
VIA特别将Isaiah微架构中的Adaptive PowerSaver继续在Nano X2上使用。相比英特尔的类似技术,Adaptive PowerSaver在切换不同频率和电压组合时不再需要停滞1到2个周期,可以直接实现无缝切换。另外,这项技术还能监控CPU的温度和功耗,在高温和高功耗时自动降低频率,保证CPU的安全运行。
新的制造工艺带来了Nano X2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核心面积,同时节能技术的辅助也使Nano X2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Nano X2依旧继承了之前Nano系列的增强型VIA PadLock安全引擎。这个引擎的作用主要是进行硬件加密解密,保护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在增强型VIA PadLock安全引擎启用后,用户可以将硬盘内的数据通过CPU内置的AES加密引擎进行加密,将所有的敏感内容转变为加密后的密码内容,避免非法访问的可能。目前Nano X2提供了诸如双量子随机数生成器、AES加密引擎、NX-bit病毒防护、SHA-1以及SHA-256算法等支持,基本上能够满足对安全性有高要求的用户,这也是目前行业内唯一具备完整加密安全性的x86处理器。
由于Nano X2与VIA的C7、Nano 1000/2000以及Nano 3000等处理器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接口设计和总线规格,因此VIA之前推出的VN1000和VX900芯片组都能提供对Nano X2的良好支持。因此在Nano X2发布后相关的性能测试就已经出炉。从目前的测试情况来看,Nano X2的性能远远高于Atom D510,多项测试成绩的领先幅度达到50%~60%,甚至让人感觉它们不像是一个档次上的产品。在图形性能方面,虽然Nano X2搭配的VN1000在性能上还难以和英特尔、AMD的主流桌面集成显卡相媲美,但超过GAM 3150则没太大问题(性能测试结果援引自PCWatch,仅供参考,不代表《微型计算机》观点。Nano X2的实际性能表现以《微型计算机》今后的测试结果为准)。当然,从VIA之前的表现来看,可能还会存在对3D游戏驱动支持不完善,画面异常等情况,但Nano X2目前的性能表现已经令我们相当满意了。如果说唯一的缺憾,那可能就是功耗表现,Nano X2处理器在1.8GHz频率下热设计功耗依旧大幅超出双核Atom,目前的数据显示Nano X2的TDP可以控制在25W左右,比英特尔Atom D510的13W TDP高约一倍,这里面除了性能更高的因素外,还有制程和架构的因素。当然,性能和功耗总是成正比的,如何取舍更多就看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了。
VIA在英特尔和AMD的强力挤压下,在PC市场上的份额日渐萎缩,现在已经基本上退出了芯片组市场,CPU市场方面也几乎没有太多影响力。对Nano X2来说,前有成熟的Atom系列挡路,后有AMD新发布的Fusion追杀,号称面向“主流PC”市场的Nano X2的市场前景如何,还有待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