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云时代,正开始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

云时代,正开始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

2011-11-14《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2011年10月下

“有一天,你路过一家商场时突然有短信进来—去年这时,你在商场给太太买过生日礼物,今年日子又近了,要不要再次光临?短信还说,根据你日常购物喜好,我们帮你挑了备选礼物,可以进来看看。更有吸引力的是,如果你在20分钟内进入购买,会给一个很大的折扣。”这是李开复为我们描绘的未来某一时间的情景。可能开始你会觉得这非常神奇,确实是在讲未来,但是如果你有时间略微回想,你会发现,其实这样的情景已经初露端倪,绝非空想未来。是的,这个生活中的小细节,是在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

21世纪,互联网迅速崛起,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2008年,互联网在北欧国家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11年,中国网民突破4.5亿。随着互联网用户逐渐从地域上扩大到全球,从年龄上扩大到30岁以上,从城镇到农村,从大厦到高山,从绿地到冰川……这个庞大到无以复加的群体,使得联络、发布、分享、获取、消费、生产,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得以在互联网上实现。聚合了人,聚合了需求,聚合了内容,当互联网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时,一场变革所需要孕育的条件,就已经成熟了。

云时代,正开始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

或许首先是这样,走在行业前列的巨头们,苹果、Google、IBM、甲骨文……看到了互联网水银泻地般的发展趋势。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互联网内容从固定在桌面上的十几二十英寸的屏幕中解放出来,让这些内容更加自由地流通与互动。他们开始思考,深度互联网用户需要的是什么……这些思考所闪现的火花或者结晶,你能够看到的是一连串熟悉的词句:iPhone、iPad、Android、平板,还有一些你在逐渐熟悉的词句:ARM、Tegra……以及一些你知道,但并不熟悉的词句:云计算、iCloud……它们有些是具体的产品,有些是具体的服务,有些是虚无的概念,并且还有一些尚待实现的理念。它们纷繁复杂,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抱有相同的目的—让互联网的内容更加自由地流通与互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碎片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生产不再依赖于云端,每一台移动互联设备以及每一个移动互联用户都可以生产互联网的内容;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获取与互动不再依赖于十几二十英寸的电脑屏幕,4英寸的手机、10英寸的平板、7英寸的MID、5英寸的MP4,或是50英寸的平板电视……都可以是呈现互联网内容的屏幕;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流通不再依赖于有线电缆,它们在天空中通过3G网络与Wi-Fi网络从世界来到全球去;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节点不再是电信主机,而是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手机可以是分享平台,平板可以是生产平台;在这个时代,你是主角,我也是主角,互联网飘在云端,却也环绕在每个人周围……这是一个复杂、多元、碎片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在拉开大幕。

iPhone移动互联时代的开启者

2011年的秋天,所有人都在热烈讨论着刚刚发布的iPhone 4S。回想4年前iPhone一代的问世,时间如飞而逝。iPhone,作为苹果公司有史以来神奇的产品,如果说它伴随并催生了这个奇妙无比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想必是不为过的。

“苹果绝对不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取得成功。即便是在苹果充当先驱的个人电脑领域,苹果在与微软的竞争中也仅仅维持着5%的市场份额。”著名博客作者约翰·德沃拉克(John C.Dvorak)在Marketwatch这样说道。2007年1月9日,乔布斯才在Macworld大会的讲台上,手持一个以屏幕为主体、正面仅有一枚物理按键并不可更换电池的非主流手机,宣称一种全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和触控方式出现,“这是一款融合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并具备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地图导航以及娱乐于一体的全新因特网通信设备,它会带来全新的智能手机理念”。自打iPhone发布日伊始,业界的评论就未曾停止过,来自媒体、业内同行和用户的声音不断地对这个即将降临于世的产品刷新着评论列表。“iPhone没有任何机会抓取大量市场份额,没有机会。这是一款补贴后售价仍然高达500美元的产品。”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认为这款售价高昂的手机没有机会,而时任摩托罗拉CEO的爱德·詹德尔(Ed Zander)被问及如何应对苹果进入手机市场时,满怀信心地说:“他们如何应对我们?”是的,较传统智能手机而言,iPhone的颠覆可谓是“毁灭性”的:缺乏物理按键让QWERTY一族诟病,不能换电池受到商务人群抨击,而所谓多点触控更是被诸多业内同行冠以华而不实之名。彼时的业界老大诺基亚依然固执地推崇着小屏幕的数字键盘智能手机,而席卷全球的Windows Mobile则继续将“同质化”发挥到极致。似乎作为一名初来乍到者,iPhone并不能让大佬们提起兴趣,因为苹果还太嫩了。没错,当时看来,的确如此。

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为购买到iPhone而非常兴奋,这是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售之后不久。
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为购买到iPhone而非常兴奋,这是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售之后不久。

但iPhone似乎和全世界不看好它的人开了个玩笑,其受欢迎的程度超乎想象:在2007年6月29日发售日前24小时,在美国各大城市的苹果专卖店前排队争相购买iPhone的人群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在发布之后,iPhone顷刻间便占领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1/4的份额;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iPhone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便轻松突破了400万部,面对全球疯狂的粉丝们,AT&T甚至不得不推出“每人仅限购买一台iPhone”的限购令……一名网易网友曾在2007年6月30日从美国来电:“在美国AT&T电信专门店,每人限购一部苹果iPhone,而且签约售价十分昂贵;在苹果专卖店,每人多可以买两部iPhone,都是按官方报价……虽然我排在第128位,而且很多人排队购买,但我不担心买不到iPhone,因为货源十分充足……我希望成为第一个用iPhone打电话到祖国大陆的中国人!”紧接着,他在购买到手机,进行体验之后,“大家好,我到家了!正在试玩iPhone……哈哈。你问我感受?

这张拍摄于2007年夏天的图片显示,帕丽斯·希尔顿应该是iPhone的首批用户之一,因为距离iPhone正式发售也不过才1个月而已。这似乎暗示上流社会对iPhone同样趋之若鹜。
这张拍摄于2007年夏天的图片显示,帕丽斯·希尔顿应该是iPhone的首批用户之一,因为距离iPhone正式发售也不过才1个月而已。这似乎暗示上流社会对iPhone同样趋之若鹜。

我只能说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就是比我在Macworld 2007上看到的感觉要好1000倍!手指操作非常容易上手,我不知道先前媒体说的要1个星期适应是为什么?不过,这可能和我用Treo过多而且手指不粗有关吧。哈哈!不过,似乎有一些手指印……”虽然他激动,但不难看出,他对这台新手机非常满意,并着重强调了手指操作非常容易上手。这或许就是iPhone拥有许多当时看起来“致命”的缺陷,却依然大获成功的关键—它开创了新的使用体验,并非常容易上手。

6月28日下午2点,苹果专卖店前就有人开始排队了。看这架势,他们是打算通宵排队,装备齐全。
6月28日下午2点,苹果专卖店前就有人开始排队了。看这架势,他们是打算通宵排队,装备齐全。

其后的情节开始变得老套:iPhone以破竹之势席卷全球各个国家的水货手机市场。2008年6月,iPhone 3G这款二代产品,在发售后3日突破百万;2009年,第三代产品iPhone 3GS发售两天,销量突破百万。

据说这是发售当日,排在第一位的仁兄。他看起来精神还好,并且非常幸运地能够得到众多媒体的采访。
据说这是发售当日,排在第一位的仁兄。他看起来精神还好,并且非常幸运地能够得到众多媒体的采访。

iPhone,它让人们从朴素的手机应用习惯完全进化到全面的移动互联时代;无数的互联网现象借iPhone之风更加发扬光大,微博、SNS、定位服务和掌上娱乐火爆异常;它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以功能性软件为主的智能手机开始向娱乐化、新奇化的方向发展;它诠释了娱乐新主张,商务和娱乐的结合不再是梦想。这是一系列神奇的产品,苹果仅仅用了四款产品就实现了智能手机的跨越式发展。由高价、高端、高级到现在的普及、娱乐、多元。而这些,就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史蒂夫·乔布斯所带来的,“每个祭奠苹果都被咬一口”,这位为推动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做出巨大贡献的传奇人物已经在2011年10月5日逝世,自发前去祭奠的人们都摆放上被咬一口的苹果。从1976年创立苹果公司,到2007年用iPhone开启未来,乔布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而被销售了上亿部的iPhone,则与市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2%,一年营业额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超级企业帝国苹果公司一起,成为“乔布斯传奇”中闪亮的两个地方。

在发布前夕,苹果专卖店制作了一些印有“The iPhone Loves You”的衣服,派发给能够回答上几个简单问题的人。理查德得到了两件。
在发布前夕,苹果专卖店制作了一些印有“The iPhone Loves You”的衣服,派发给能够回答上几个简单问题的人。理查德得到了两件。

人们需要移动连接、发布、分享、互动、获取、消费,并且这个市场空前庞大。有市场,有需求,有消费者,何愁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当一个新的时代涌现出无限的前景时,iPhone,也绝非高处不胜寒,后来者已经在奋起直追了,它就是Android……

本刊记者在Macworld 2008大会上与布斯合影,这或许是中国记者后一次与乔布斯的合影,在这位传奇人物遗憾离世的今天,弥足珍贵。
本刊记者在Macworld 2008大会上与布斯合影,这或许是中国记者后一次与乔布斯的合影,在这位传奇人物遗憾离世的今天,弥足珍贵。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